林秀才:工匠精神是企業應堅守的情懷
發布日期:2016-11-08 瀏覽次數:2811
李克強總理2016年3月5日作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時首次提到“工匠精神”這個詞。瞬時間這個詞便成為各大新聞媒體、門戶網站以及會議報告中的高頻詞。有些媒體將其列入“十大新詞”予以解讀;有的專家學者認為“工匠精神”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解讀,在個人層面,則就是一種認真精神、敬業精神,而落在企業家層面,則就是企業家精神,具體表現就是“創新”、“敬業”、“執著”。那么,工匠精神重要內涵是什么,對于當下中國經濟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?我們在企業發展中又怎樣深度培育這樣一種精神?帶著這樣的思考,企業文化中心主任兼《六局人》雜志主編吳祝南采訪了中國城投建設集團六局掌門人林秀才先生,我們或可從他這位企業家的思維中能夠更深徹的得到理解。
Q=《六局人》
A=林秀才董事長
Q:從新聞傳播學的角度說,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是迎合了某種需要。“工匠精神”成為持續引發關注的高頻詞匯,您怎么看?對六局發展有何啟示?
A:伴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到來,特別是去年的經濟下行壓力,建筑業企業生存與發展異常艱難,很多沒有滾石上坡,便紛紛倒在了途中。在這種情況下,李克強總理首次強調“工匠精神”,也是當前和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特定需要,是對中國經濟的期許。我們知道,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未來要想成為一個全球經濟強國,首先需要在實體經濟上做大做強,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發展方向。
我們六局作為一家以建筑施工為主業的企業,秉承“謙虛務實、求質于精”的企業理念,事實上,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。我們不管是搞房屋施工,還是搞文化旅游地產開發,都是秉承一個工匠的精神精雕細琢每一個建筑細節,注重建筑品質,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,打造具有特色的“中國城投建設”品牌。
Q:當下,各行各業都在倡導“工匠精神”,可是真正落到實處的并不是很多。六局作為一家國有大型企業集團,如何從根本上去落實好、實踐好這種精神,您對此有何高見?
A:應該說理念、精神這類抽象化的意識形態,培育與養成是需要一個階段過程和良好環境的。“工匠精神”的培育,需要我們提供與相適應的良好環境,一個好的環境對人的各方面塑造都是有著積極作用的,一個好的環境形成就需要有配套的制度安排跟上。在這方面,我們六局集團有著很好的實踐,六局集團從成立至今,一直強調制度建設,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們是很認真和執著的,不管是企業管理,還是項目管理,或是團隊建設,亦或是人才培養,我們都嚴格按制度辦事。一個沒有制度化的企業,方針、政策的落實是不會有大的推動力的,制度是在規范我們的行為,教導我們培養一種習慣、做事風格,一旦養成也就成了自覺行為了。
Q:當前,建筑行業提出“互聯網+建筑”,這是建筑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新的生產形態。面對這一新形勢的到來,您的思考是?
A:我是這么認為,面對任何新生事物,我們都應該去主動擁抱,而不應去消極抵制,新的形勢必然會催生新的機遇,也就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,這是經濟發展規律、社會發展規律。“互聯網+”時代的到來,我們應該更多的是去思考跨界與融合。不可否認的是,“互聯網+”時代的到來,可能將重構整個“建筑行業生態圈”,不僅有現存的實體建筑商,還會依托互聯網平臺誕生軟硬件供應商、網絡服務商、專業咨詢服務商、征信機構等數字建筑商。因此,建筑業企業在面對這一波浪潮來襲,將會在采購、施工、大數據處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新的利潤增長點。
在這一方面,我們也是在大膽探索與實踐,住建部前段時間下發的《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提出推進BIM應用的發展目標——到2020年末,建筑行業甲級勘察、設計單位以及特級、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。應該說,這是大勢所趨。例如,我們現在正在推進BIM應用、建筑信息化以及PPP模式。現在均產生了較好的效果,通過我們的努力+創新推動,我相信在未來必然會為我們帶來豐厚的效益的。
Q:緊跟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六局正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,先后承建了尼泊爾佛祖機場、福隆盛中柬工業園等境外項目,以及前不久還簽約了馬來西亞馬六甲印象城項目。隨著新的戰略布局鋪開,這種“工匠精神”對六局投資海外和布局海外有何重要意義?
A:六局在發展上一直講求“穩中有進”,既不急功冒進,也不跟風隨流,而是看準時機,抓住形勢發展。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戰略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機遇,對于六局來說,這樣機會我們不能放過。通過我們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實地考察,我們參與建設了尼泊爾、柬埔寨、安哥拉以及馬來西亞幾個項目,這幾個項目是我們精心選擇的比較好的項目,不久將會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談到“工匠精神”對我們走向海外的意義,我認為,這種精神不管是到哪里都必須要有,在走向海外更要強調,這不僅關乎企業海外品牌的事情,更關乎中國企業在海外能不能扎根生存的問題,走出去就意味著代表國家形象。我前面講到,六局集團的企業理念是“謙虛務實、求質于精”,這是我們工匠精神的企業體現,這個標準不能有國內與國外差別,是任何時候都不能“打折”的。我們走向海外發展,不是“搞游擊”,而是一個長期定位,我們既要生存,更要發展,這些從哪里去保證。最簡單的說法就是,把別人給我們的東西做好,精雕細琢出精品,做好了才能贏得別人稱贊,才能在當地扎根發展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