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8年 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工作要點
發布日期:2018-05-08 瀏覽次數:2359
根據《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全省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工作方案的通知》(皖政辦秘〔2018〕71號)要求,結合我廳實際,現制定如下工作要點。
一、推進政務服務系統升級
1.打造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升級版。優化廳網上政務服務系統,提升在線受理、辦理、反饋、投訴以及并聯審批、協同辦理等應用。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,2018年6月底前實現90%的事項網上辦理,年內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,信息共享和電子證照應用深入推進,政務服務事項做到“應上盡上、全程在線”。
2.完善政務服務管理平臺。加快辦事“一張網”建設,推進各業務系統與行政服務系統的互聯互通,做好廳各業務系統與行政服務系統數據的全面貫通。加強與省政務服務中心和“信用安徽”平臺對接聯動,統一身份認證,按需共享數據,做到“單點登錄、全網通辦”。加快實現與住房城鄉建設部造價資質資格管理系統、房地產估價備案管理系統、各類執業人員注冊管理系統等相關業務系統的連接貫通。實現建設工程勘察設計企業(建筑工程專業)、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申報業績數據信息自動獲取。升級電子監察系統,與廳網上政務服務系統全面對接,實現辦件全流程信息實時監控。
3.推進電子證照管理系統建設。探索創新資質資格審批模式,加快電子證照庫的建設和應用,實現廳網上政務服務系統與省電子證照管理系統的對接聯通,結合全省電子證照開發應用工作進度,逐步實現新增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步簽發。
4.優化廳門戶網站。優化廳網站信息查詢功能,向社會公開,并為行業主管部門批后動態監管提供服務,主動接受社會監督。持續完善和細化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,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準確清晰全面的辦事指引,并與省政務服務平臺同源發布。
二、提升網上服務供給水平
5.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。進一步完善廳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、實施清單,實現權責清單、公共服務清單與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關聯。統籌、協調各地進一步梳理本級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,在現有基礎上,完善省以下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清單、實施清單,建立其他依申請類權力事項目錄清單、實施清單。
6.建立清單動態管理機制。組織開展廳行政許可事項、其他依申請類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動態調整工作。
7.準確公開辦事服務信息。在廳網站公開我廳政務服務事項清單,方便企業、個人了解具體的服務事項和辦事流程。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辦理規范化,健全標準化體系,編制、完善廳本級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指南、辦理規范等標準體系支撐材料。
三、優化簡化政務服務流程
8.優化網上辦理流程。拓展網上辦理深度,重點推動業務量大、群眾辦事頻密的服務事項的流程再造,推進辦事材料目錄化、標準化、電子化、共享化,不斷提高辦事效率,提供多樣化便民服務。落實省政務服務中心關于推行窗口辦事“最多跑一次”要求,對廳進入政務服務中心事項辦理流程進行優化簡化,所有事項全面實現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9.推行“減證便民”活動。全面清理規范廳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,取消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申報材料和辦事環節。對實行網上審批的事項,推行申報材料電子化,不再要求辦事人提供紙質申報材料。充分利用大數據,凡是登記機關已經采集的企業基本信息和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,能夠通過信息共享方式查實或者通過內部查詢獲取信息的,不再要求企業和個人提交。
10.鞏固深化“智慧審批”工作成果。拓展“智慧審批”范圍,按照“成熟一個,上線一個”的要求,穩步推進“智慧審批”向建設工程類企業資質延伸。實現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申報業績數據信息自動獲取,做好工程勘察設計企業資質建筑和市政兩個行業實施“智慧審批”試點工作。
11.探索創新行政審批運行機制。推進審監分離,有效厘清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之間的邊界,不斷提高窗口辦事能力和服務效能。推進陽光審批,逐步完善窗口受理、窗口審批、窗口出件的辦理模式。
三、推進數據共享應用
12.強化業務系統互聯互通。依托廳綜合管理平臺,持續推進各業務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、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。強化綜合管理平臺與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數據對接,不斷優化基礎數據庫信息采集、維護、應用和共享。
13.加強數據資源開發應用。組織對綜合管理平臺產生、交換、沉淀的基礎數據、辦事過程數據、服務行為數據等開展分析研究、深度挖掘利用,及時了解和預判公眾辦事需求,探索個性化精準推送服務,提升政務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,為領導決策提供準確參考。
四、完善基礎設施和制度體系
14.提升基礎設施保障水平。建設全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數據異地容災備份中心,逐步提升同城IDC備份機房數據容災能力,加強數據恢復保護和容災備份的恢復演練工作,確保“有備無患”。
15.完善信息系統制度建設。修訂完善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,加強項目立項、審批、建設、驗收全過程管控。建立健全廳行政服務平臺運行管理制度、后臺數據流程變更管理制度、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等制度,確保管理規范。
16.強化網絡信息安全防護。按照網絡安全法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加強廳網絡、信息系統安全管理,強化信息系統運行、操作、管理日志全過程記錄;加強重要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,建立健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機制。